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卿相岂布衣——《布衣卿相》读后

编辑:【海口市琼剧演艺有限公司】 更新时间:【2024.09.27】 浏览次数:【485】


卿相岂布衣

——《布衣卿相》读后

       □许镇焕

       近日,偶然得见一部名为《布衣卿相》的剧本,心中顿生好奇。为何好奇?只因剧名。在常人认知中,“布衣”与“卿相”似为对立,难以统一。此剧本以二者为名,究竟是讲述布衣、卿、相三个地位不同的人物,且着重描绘排在首位的布衣?若如此,那这位布衣定有非凡能耐与独特之处,能在三人同台的戏中占据首位。又或是描写某一人物,呈现其由布衣晋升为卿、相的历程,以剧名概括人物一生,这更符合传统戏曲“一人一戏”的创作方式。无论写三人还是一人,仅这一剧名,便勾起读者诸多想象,让人对戏的内容充满期待。


       读戏如踏上一段别样的旅程,与普通旅行的游山玩水不同,读戏是品味剧中人物的人生之旅,或是感受他们人生中某一特定时刻、阶段的景象。千戏有千面,万物呈万象,读戏能给予读者独特的人生体验。那么,在《布衣卿相》这一“旅游景点”中,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悟与收获呢?

       查看人物栏,丘濬之名列于首位,其后依次是明朝皇后、他的妻子、友人王恕,还有太监李广和年轻的皇帝。由此判断,丘濬大概率是此戏的核心人物。再根据剧情提示,众多人物从青年演至暮年,由此推测,此戏应是在有限的两小时内演绎众多人物的人生,尤其是丘濬的人生,极有可能是展现丘濬从布衣到卿相的传奇历程。

       与中国历史上众多举子一样,丘濬的科举之路并无特别之处,无非是历经十年寒窗苦读,磨穿铁砚后方才应举。若硬要说他与其他举子有何不同,那便是他来自遥远的海南,需跨海赶考。路途遥远、汪洋阻隔,致使丘濬名落孙山,只能寄居京城继续苦读,以待来科。若不是土木堡事件发生,若没有扶大明皇朝于将倾的于谦出现,丘濬或许会籍籍无名,埋没于万千考生之中,至死无人问津,更不可能流传于书帛,被今世剧作者关注并搬上舞台演绎其精彩人生。

       于谦,乃《石灰吟》的作者。土木堡之变中,御驾亲征的明朝皇帝被瓦剌所擒,瓦剌大兵压境,直逼大明皇城。兵部尚书于谦果断立新主、征民夫以保皇城。落榜待考的丘濬没有随众人逃亡,而是毅然投身保家卫国的行列。正因如此,丘濬的人生发生了质的转变,得以实现青云之志。追随于谦的过程中,丘濬了解了于谦为人为官、为国为民的思想。当这位对国家和人民有正直贡献的栋梁之柱在国家安定后却横遭不测时,丘濬无法理解、难以接受,进而付诸行动为其鸣不平、申冤。即便为此锒铛入狱,他也无怨无悔。多年后,当人们几乎将于谦案遗忘时,丘濬依然没有放弃,在即将担任太子老师之际,他据理力争,其宁为弃官也要为于谦辩白的决心最终感动了执政者,于谦冤案得以平反。

       丘濬与于谦结缘并追随他,虽戏中未着笔墨描写,于谦甚至未出场,但在有限的时空里,戏却用了相当篇幅大写此事。足见于谦在丘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也凸显了于谦之冤、翻案之难以及丘濬的坚持、耿直和清正纯洁。

       为于谦之事奔走,是戏中塑造丘濬这个人物的重要手段。丘濬正是凭借这份执着、坚持和信念,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一路逆袭,从布衣逐步晋升为吏、卿、相,走上人生巅峰,直至老死于任上。

       戏中描写丘濬在仕途上的重要事件,是通过人物行动进行自我塑造的重点创作手法。同时,人物塑造也需要外力烘托,即与之对戏的人物来加持。

       丘濬初入仕途时,文名已广为人知,求文者络绎不绝,几至洛阳纸贵,其中不乏朝廷新贵、当红太监李广。李广为其先父择得佳处作为阴宅,恳请丘濬赐笔书写墓志铭,并准备了丰厚的润笔费。然而,李广平素为人不善,“占田霸盐恶迹累累,仗皇权狐假虎威手狠心黑”。丘濬深恶其为人,认为应允此事等同于受贿,且违背自己的道德规范。更重要的是,丘濬不愿为自己憎恶之人作文,以免有损人格,遂毫不留情地拒绝了李广。这一插曲,很好地丰满了丘濬的性格,健全了他的人生,对重现丘濬的形象起到了画龙点睛之妙。不仅如此,戏还借此让丘濬与李广结下恩怨。李广因遭拒而怀恨在心,伺机报复丘濬。丘濬回琼丁忧时,李广暗派令人闻风丧胆的锦衣卫跟随追查,以为他带着几箱金银珠宝,谁知打开箱囊,竟是书册,李广一无所获,还惹来皇太后的不满和训诫。由此,丘濬在皇家的威信和形象日益提升。

       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人物和桥段,随着剧情的深入,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为塑造丘濬这个主要人物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这可谓是此戏的重要发现,或是作者的神来之笔。

       李广之于丘濬,是一个由反面衬托正面的人物,凸显了丘濬的廉洁自守、清正自持。而与丘濬同乡的王恕,则是戏中的别样安排,用以展现丘濬刚正不阿、廉洁奉公、坚守布衣精神的品格。不可否认,王恕在丘濬尚未进入仕途且困顿京城时曾给予相助之恩,对他的仕途也有过指导。同时,王恕见证了丘濬由布衣到卿相的整个人生,他们是一生的挚友、三世的知己。然而,时位移人,王恕竟贪墨犯法,案落丘濬之手。丘濬虽不忘过往恩情,但王法无情,他并未因友情、恩情、同乡情而违背国法和良心,依法处理了王恕,让他从卿相回归布衣。诚然,此举引来王恕的不满,但当他回顾自己的所作所为,明白丘濬的良苦用心后,最终还是感恩丘濬。当王恕来到丘濬住所,看到依旧是当年自己初来京城时丘濬所住的简易房子,对比自己几易大宅,不禁赞叹丘濬的简约、无求,虽为卿相却始终坚持布衣精神和本色。看到丘濬满室书籍、著作等身时,更是感喟丘濬独特的人生追求,深知自己无法企及。

       一个人物的塑造,需要自身的行动,也离不开他人的加持。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对人物一生的创作,加持人物尤为重要,此戏为此提供了一个典范。

       卿相岂布衣,卿相真布衣。丘濬秉持家训,坚守初心,虽为卿为相,却始终以布衣要求严格约束自己。正因如此,他才得以名扬竹帛,在今日被重新演绎。



新闻资讯News

CopyRight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海口市琼剧演艺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898—66222200  邮箱:hkqjt@126.com 琼ICP备2021000247号-1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蓝天路民生市场40号三楼